作为国内首个由国民级游戏IP衍生的虚拟偶像团体,无限王者团自2019年成团以来便以跨界融合的姿态,不断拓宽电竞与音乐的边界。2024年10月,这支由《王者荣耀》五位高人气英雄角色——白(李白)、亮(诸葛亮)、信(韩信)、云(赵云)、守约(百里守约)组成的男团,在沉寂1456天后以单曲《Wake Me Up Again》及特别团综《无限电台Radio》高调回归,不仅点燃了粉丝的热情,更以“虚拟偶像+电竞音乐”的创新模式,开启行业新篇章。
无限王者团的回归并非简单的“情怀杀”,而是技术与内容双重迭代的产物。从其音乐作品来看,《Wake Me Up Again》延续了团队一贯的电子音乐风格,同时融入摇滚元素,歌词中“沉睡待醒的魂魄,一瞬间被点燃花火”呼应了电竞文化中永不言弃的精神内核。而团综《无限电台Radio》则通过舞台幕后揭秘、粉丝互动等环节,强化了虚拟偶像的“人格化”特质,例如成员在节目中调侃“夹子音”争议,展现了与粉丝平等对话的姿态。
这种跨界融合的背后,是技术支撑下的沉浸式体验升级。参考其2020年与宋茜合作的AR舞台《镜城》,团队曾运用动作捕捉、实时渲染等技术,以500余台计算机完成每秒数万次运算,最终呈现虚实无缝衔接的舞台效果。此次回归舞台虽未公开技术细节,但从粉丝反馈“仿佛置身未来电竞战场”的评价中,足以窥见其视听体验的突破。
无限王者团的独特性在于其“双重身份”:既是《王者荣耀》的衍生IP,又是独立运营的虚拟偶像品牌。这种定位使其能够同时吸引游戏玩家与泛娱乐受众,形成双向引流效应。
1. 人设深化与多圈层渗透
团队成员的人设脱离游戏原角色,转向更贴近现实偶像的设定。例如,李白从“剑客”转型为“艺术策展人”,赵云则强化了“阳光犬系男友”形象。这种重构使其能够突破游戏圈层,参与时尚杂志拍摄、联名产品推广(如与瑞丽、MAC合作)等多元化活动,甚至涉足影视领域,如为电影《紧急救援》演唱主题曲。
2. 音乐作为核心内容载体
团队迄今发布的20余首单曲中,《跨越时空走向你》《与梦同行》等作品均以“热血”“陪伴”为主题,与电竞文化中“团队协作”“追逐胜利”的价值观高度契合。此次回归单曲《Wake Me Up Again》上线QQ音乐后,迅速登顶电子音乐榜,评论区超5万条留言中,“电竞战歌”“团魂炸裂”成为高频词。
3. 粉丝经济的精细化运营
团队通过“峡谷来信”等周边产品、线上互动投票、线下演唱会等形式,构建了完整的粉丝生态。例如,2024年推出的“毛绒团子盲盒”结合成员标志性元素(如诸葛亮的羽扇、韩信的枪缨),首发10分钟内售罄。这种运营模式不仅提升用户黏性,更为虚拟偶像商业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。
无限王者团的成功回归,为虚拟偶像行业提供了三大借鉴方向:
1. 技术为基,内容为王
虚拟偶像的核心竞争力仍在于优质内容。团队采用“音乐+综艺+舞台”的内容矩阵,既满足粉丝对“人设”的情感需求,又通过高质量制作树立行业标杆。例如,《无限电台Radio》中穿插的练习室清唱环节,通过展现“未修音”状态强化真实感。
2. 跨圈联动,生态共赢
与电竞、影视、时尚等领域的深度合作,能够最大化IP价值。例如,团队与《王者荣耀》游戏版本更新同步推出皮肤主题曲,实现“游戏内体验+游戏外衍生”的闭环。未来,若能进一步探索与VR/AR设备的结合(如定制虚拟演唱会),或将开辟新增长点。
3. 风险与挑战并存
虚拟偶像的运营需警惕“过度商业化”。此前与I Do联名推出的高价婚戒因“设计缺乏辨识度”引发争议,提示团队需平衡商业变现与用户体验。技术成本高企(如单曲MV制作成本超千万元)仍是中小团队入局的门槛。
对于普通用户,可通过以下渠道体验无限王者团的内容:
1. 音乐平台
2. 社交互动
3. 安全提示
据《2024中国虚拟偶像产业发展报告》,国内虚拟偶像市场规模已突破200亿元,且用户付费意愿同比增长35%。无限王者团的回归,印证了“电竞+虚拟偶像”模式的可行性。未来,随着AI作曲、实时动捕等技术的普及,虚拟偶像或将从“品牌衍生品”进化为独立的文化主体,甚至颠覆传统娱乐产业格局。
正如团队口号“唤醒无限可能”所言,这场由代码与音乐共筑的狂欢,或许正是Z世代娱乐新纪元的序章。